8月5日晚,丹西街道珠水溪村文化礼堂内灯火通明,气氛热烈。三年未露脸的子龙重现舞台,与母龙团聚,一场承载着非遗传承意义的舞龙活动精彩上演,母龙与子龙的联袂表演,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。 珠水溪村母子龙历史悠久,母龙由妇女表演,子龙由儿童表演。当晚的活动中,母龙队伍率先登场,只见各位女队员们手持龙具,动作娴熟流畅,时而盘旋游走,时而舒展腾跃,将母龙的稳健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她们的表演刚柔并济,每一个转身、每一次摆尾都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目光,引得台下掌声雷动,为这场团聚盛宴拉开了完美序幕。
而随后亮相的子龙队伍更是让人眼前一亮。这支队伍的诞生颇为不易,由于村里儿童学业繁忙,近几年子龙已无法组队参与演出。为让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,今年4月,该村文化特派员与丹城六小联系,挑选该校17名儿童组成子龙队伍,由村里的舞龙师傅每周两次走进校园传授技艺。经过几个月的培训,子龙队伍逐渐掌握了舞龙技巧。此次亮相的子龙,由10位儿童参演,包括龙珠1人、龙头1人、龙身7人和龙尾1人。
台上,10 位儿童身手不凡,龙舟造型、三腾进、翻腾进、八字舞龙等传统动作行云流水,而并脚、靠背、坐下、躺下、单侧、荷花造型等动作更是让现场观众连连喝彩,整个表演时长为3分多钟。子龙表演充满活力与朝气,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,真正展现出“子龙沸腾”的景象。这沸腾的不仅是子龙的灵动舞姿,更是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担当,恰如“少年中国”的蓬勃生机,让人看到非遗传承的希望与未来。
母子龙表演结束后,浙江万里学院龙韵传承社会实践队带来了专业的现场教学指导,耐心细致地为珠水溪村舞龙队调细节、传技艺。万里学院舞龙队队长吴嘉乐开心地说:“珠水溪村子龙队伍的成功培育,体现了‘老带新’的传承模式,无论是村里的舞龙师傅,还是丹城六小的学生,以及我们万里学院的舞龙队,都在用实际行动传承非遗。”子龙队员韩江芃也骄傲地表示:“母子龙是我们村的非遗,我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!”
捷希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